附加器

专访澳瑞特郝虎山三十年如一日,如何在健身

发布时间:2025/4/27 11:57:17   
禹唐体育注:最近,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召开吸引了中国体育产业界的目光。今年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展会面积达到了18万平米,参展企业数达到了家。而在这家的参展企业中,健身器材类的企业数量则占据了半壁江山。从这样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健身器材相关企业在目前的中国体育用品界乃至体育产业界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其中,从年开始就从事专业健身器材生产的澳瑞特,也在二十年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在今年的体博会上,禹唐就健身器材行业的相关问题专访了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郝虎山,通过郝虎山的介绍,我们也得以对中国健身器材业的发展现状与澳瑞特公司的运营思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行业发展仍有诸多乱象中国健身器材业缺少原创性似乎是行业的一大共识。与之前禹唐的相关报道一样,郝虎山也认为如何突破体育健身器材的“模仿时代”仍是一大难点。郝虎山告诉禹唐:“08年奥运会前后,是中国健身器材发展的高峰,虽然之后有所回落,但近三四年又有一个较猛的回升。然而总体而言,我们还是缺少原创性产品,大多数还是模仿。”而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对于多数国产品牌而言,他们对于像意大利泰诺健、美国的life、必确等国际领先企业的模仿有的是完全复制,有的是部分复制,有的经过了一定改良,而更多的则是劣化改制。在如今行业转型的大环境中,国产品牌缺少原创能力,生产仍以仿制为主的现状无疑是需要被改变的。郝虎山表示:“目前,国内领先的品牌一般会借鉴国际上同步流行的元素,然后国内的中游企业就会‘借鉴’领先的的,下游的会‘借鉴’中游的,大体上是这样。很多产品很雷同,外观相似度很高,许多企业还是简单地进行产品模仿,并没有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企业要如何在行业里深耕,并培育起自己的优势。”就像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在今年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上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的利润60%到70%都在国外,都被国外拉动,光抓生产的模式必须尽快地改变,要下大工夫来抓体育用品的创意、设计、新产品的研发和线上线下的销售。”除了强调提升原创产品研发能力之外,赵勇也提到我们需要“打造中国的驰名商标,打造国际知名的体育品牌,并将其作为我们的一个长期战略加快推进”,其背后所反映的则是当下行业中领军企业的匮乏。郝虎山对此也深表认同,他说道:“国内现阶段的行业规模仍较小,多数还是小型或微型企业,少量企业成一定规模。然后即使是健身器材行业中的大规模企业,其规模和鞋服类相比,也是偏小的。整体来看,行业呈现出了发展快,企业数量多的特征。”不难发现,与拥有八十余年行业发展历史的欧美国家相比,只拥有近30年行业发展经验的国内健身器材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作为国内生产健身器材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的企业,澳瑞特也在如今的行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四方优势造就品牌核心竞争力从年从事健身器材生产至今,澳瑞特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加上专注生产前他们还曾拥有的3年健身器材研发经历,澳瑞特在健身器材领域已经探索了近30年。同时,他们也是室外健身路径的首创者,这些无疑都成为了澳瑞特的宝贵财富。在郝虎山看来,坚持创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3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