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器

结构设计中的86个坑,你掉进去过几个土

发布时间:2023/11/14 12:16:55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结构计算问题(10个坑)1.结构两个方向刚度相差不宜过大①需注意控制两个主轴方向第一振动周期的比值,一般可按周期比不小于0.8控制。②位移比超限未计算双向地震。不规则,特别不规则,严重不规则:位移比大于1.2为扭转为不规则,应计算双向地震。③考虑扭转耦联、按照双向地震计算时位移比不应超过1.5。如超过1.5,应重新调整结构布置。2.扭转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的假设下计算,配筋计算应考虑实际刚度情况3.长宽比控制进行结构计算时,各系数应合理取值。①周期折减系数应根据不同的结构体系、填充墙品种(考虑到有可能变化)和填充墙数量综合确定,不应为了配筋方便不顾实际情况少折减或不折减。高规第3.3.17条:填充墙为砖墙时,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剪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0.9~1.0(应注意短肢剪力墙结构)②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连梁不致开裂。必要时应进行二次计算,以避免正常使用情况下连梁开裂。4.某些构件不宜进行折减计算机计算时,软件对所有构件的扭矩都按照输入的扭矩折减系数进行了折减。这会使得存在扭矩的折梁或曲梁扭矩也进行了折减,结构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构件扭矩不应进行折减。角窗的连梁(折梁)应充分考虑到结构软件无法完全按照荷载规范第4.1.2条的要求进行折减。对软件折减幅度大的构件,应手算复核。此外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计算主裙楼连为一体的结构的墙、柱与基础时,对于裙房部分,折减时计算层数有误。此种情况应特别注意。②错层结构或中间有楼层缺失的情况,当计算楼层数与实际相差较大时应另行计算。③特殊房间荷载折减。5.应注意层高变化较大时(如设备层),结构软弱层的刚度比以及抗剪承载能力的比值符合规范要求6.楼层抗剪承载力低于上层的80%时,应强制指定薄弱层,并使抗剪承载力比值不小于65%。楼层不能既是薄弱层又是软弱层7.应保证计算的振型数使质量参与系数不小于90%。(钢结构屋盖与空旷结构等复杂结构。高层结构计算振型数不应小于9;考虑扭转藕联时不应小于15;多塔结构不应小于塔数目的9倍。8.大跨度简支次梁应进行挠度与裂缝验算特别是跨高比大的梁。要求跨高比不要太大。大跨度楼板计算应综合考虑支座约束情况,协调相邻板厚、标高和支座配筋量。作为支座的梁应大于两倍板厚。9.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应注意提高第二道防线的抗震能力外框的0.2Q0内力调整系数不能自定取最大值2倍,宜按实际比值取用。保证外框承担的剪力不小于底部剪力的20%和计算楼层最大剪力1.5倍的较大值(注意此处不是二者的较小值)。10.刚度底框结构,二层与一层刚度比,6、7度都不应大于2.5,8度2.0。都不应小1。底框二层结构,下两层刚度应接近。三层与二层刚度比,6、7都不应大于2.0,8度1.5。但都不应小于1.0。两个方向都应布置剪力墙,最好的结果是接近,过大过小都不好。刚度接近,破坏不会集中于一个楼层。主要目的是减少底部的薄弱程度,防止底部结构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但是,若底层的混凝土墙过多,其刚度可能大于上部砖混结构刚度。这样,地震下可能使薄弱层转移至过渡层。而过渡层是砌体结构,其延性不如底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易产生脆性破坏。因此,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注意逐层检查柱计算长度系数,特别是另一方向只有挑梁的情况,程序经常将悬挑梁当作普通框架梁考虑,而引起错误。荷载问题(7个坑)1.载荷对厕所的蹲位、卫生间的浴盆、厨房等均应仔细折算荷载;对书库、资料库应根据实际布置取用荷载。2.自选商场等有超市性质的商店,应根据具体情况取用活荷载,不宜全为3.5,必要时应与甲方协商3.荷载应根据建筑做法取用,不能无限加码。(荷载增大并非完全安全)4.结构外墙应考虑建筑节能要求,增加的荷载应予以充分考虑5.荷载规范表4.1.1第8项的消防车荷载系指消防车直接行使于顶板上,其轮压折合成的荷载。若下面有浮土或其它填充物时,应按照覆土厚度折算,不宜直接取用20KN/m2。考虑覆土厚度对消防车荷载折减时,荷载折减的不宜太小。有资料介绍,折减以后不应小于10KN/m2。消防车荷载在计算梁柱和板时应取不同的数值。可以考虑频遇组合。对板,应取大值。对梁柱可以折减。梁板柱配筋大多数由可变荷载控制,部分覆土较厚的情况可能由永久荷载控制。6.填充墙荷载取值应注意外墙是否有干挂石材,有干挂石材时除本身填充墙重量外,尚有石材及龙骨的重量,一般每平方米不小于1.0KN。7.恒荷载较大的情况下注意荷载效应可能由恒荷载控制,分项系数1.35应考虑到。这往往在屋面和地下室顶板有覆土时出现。地基基础(28个坑)1.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基础过大,边长达五六米,宜改变基础形式。基础坡度太陡,不应大于1:3(垂直与水平之比),应注意矩形基础的短边。对边长较大的基础总的厚度应适当加大,以保证基础本身的刚度,减小基础受弯变形。2.独立基础或独立承台拉梁应该通到柱子上基础拉梁的作用是加强基础刚度,平衡柱底弯矩。独立基础或承台较大时可能不需要借助于基础拉梁。但柱基或承台较小时,特别是单桩或两桩承台,需要借助于拉梁。此时拉梁在柱底受拉。应将拉梁纵向钢筋伸入柱内。3.地基承载力很大时,建议基础应增加抗剪承载力计算地基规范第8.1.1条附注4:“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超过kPa的混凝土基础,尚应进行抗剪计算”8.2.7条扩展基础的条文说明:“阶梯形独立柱基及锥形独立柱基其斜截面受剪的折算宽度,可按照本规范附录S确定”。对独立柱基,特别是非正方形独立柱基应验算抗剪承载力。抗剪验算时应注意考虑截面高度影响系数。4.地基的抗震验算注意地震作用组合下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地震组合作用下,竖向荷载加大,但地基承载力并非全部提高的足以满足要求。对地耐力kPa以下的部分土,承载力调整系数只有1.0、1.1。按照非抗震考虑满足要求,并不能保证地震组合下满足要求。特别是我省有部分地区地基承载力不高,但是地震烈度较高。5.高层主楼基底标高高于裙房(车库)基底标高的情况应尽量避免,必要时应设置结构架空层。确实避免不了时,应保证主楼基底标高不高于裙房地下室底层地面标高,并且主裙楼基底水平间距大于2~5倍基底标高差(按土质不同)。6.成片住宅小区,主楼之间设置地下车库时,可能出现地下车库基底标高低于主楼基底标高的情况7.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问题8.地基承载力修正问题与抗倾覆问题9.地基承载力修正应考虑折算荷载折算是活荷载不应考虑。主楼四周不同时,可综合考虑或加权折算。但应有一定的富裕。10.抗倾覆应考虑最不利情况基础埋深1/15,1/18。只有在地基为岩石时才可以不遵守此要求。但应验算倾覆与滑移(大震之下)。注意两面高差不同情况。11.高层规程第12.1.7-2条规定,“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第12.1.6条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不受1/15的限制”。此时应注意验算在大震下建筑物的倾覆与滑移,以保证“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12.高层建筑基底标高有可能高于相邻基础或河道应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宜小于3倍高差。结构设计时,基础埋置深度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取值,并充分考虑到周围建筑管沟等(如车库入口、地下广场)对埋置深度的不利影响。13.底板后浇带大样下部应低于底板底一定距离以保证底板混凝土的有效高度。并且应配钢筋。14.采用片筏基础时,基础是否外挑可参照《建筑设计技术细则》(北京院)第3.8.5条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部分第3.8.5条第17款的要求。当片筏基础按照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时,应将边跨跨中弯矩和第一内支座弯矩乘以1.2的系数(地基规范8.4.11条)。15.用于地基承载力修正的深度D应该采用折算深度。即D=P/r,其中P为裙房地下室底面的平均压力(不是相应基础的基底压力),r为基底以上土的重度。16.采用桩基时当桩端标高与探孔深度的关系,应注意钻孔深度是否符合勘察规范的要求,必要时应补勘。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9.4条规定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②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③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在预计勘探孔深度内遇稳定坚实岩土时,可适当减小;④对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18.《高层建筑勘察规范》4.2.3规定①对于端承型桩当以可压缩地层(包括全风化和强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勘探孔深度应能满足沉降计算的要求,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深入预计桩端持力层以下5~10m或6d~l0d(d为桩身直径或方桩的换算直径,直径大的桩取小值,直径小的桩取大值),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下3~5m或3d~5d;4.2.4条规定。②对于摩擦型桩,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进入预计桩端持力层或预计最大桩端人土深度以下不小于3m;b.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群桩桩基(假想的实体基础)沉降计算深度以下1~2m,群桩桩基沉降计算深度宜取桩端平面以下附加应力为上覆土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或按桩端平面以下(1~1.5)b(b为假想实体基础宽度)的深度考虑。桩身深度范围内存在液化土层时,应根据深度和标贯数值折减摩阻力,详桩基规范5.2.12条。宜对地质勘察报告中的折减系数进行复核。要求试桩时的承载力加上折减掉的承载力以及承台底面以上部分的摩阻力的极限值。大于mm的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桩长的2/3。有液化的地区应伸至液化土层底面以下。19.中间夹有软弱土层的情况要注意20.设计桩筏基础时,应考虑布桩位置对筏板内力的影响21.桩筏基础的桩的布置不能采取方格网布桩的形式那样只能作到总体大平衡,未能作到局部平衡,且桩的承载总合力与作用力重心之间的偏心会增大,对桩的受力不利,对筏板的承载力要求太高。设计上如果实在避免不了时,一定要相当程度的增大筏板的刚度,否则将造成筏板剪弯破坏,所以一定要注意作到局部平衡。22.当桩围绕柱墙布置时,基本能保证桩群重心与结构重心一致23.当桩的端承力大于桩承载力的50%时即为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桩身钢筋应有部分或全部通长。特别应注意在采用后压浆技术时,本来是摩擦为主有可能变成端承为主。对阶梯形承台和锥形承台,应注意抗剪计算宽度的取值。2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以下条件不应使用①对钢结构和混凝土有强腐蚀性的场地。②存在较厚中等或严重液化土层的场地。③建筑结构无地下室(半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28m(10层以上)的建筑。④建筑结构有一层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80m(25层以上)的建筑。⑤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强风化岩、碎卵石层,且桩端持力层以上土层均为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25.预应力管桩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建筑物荷载、层数、埋深、抗震、沉桩可能性、液化土层以及施工经验等综合考虑。虽然理论上多少层数都可以,但从实际构造、耐久性多方面考虑,24层以上应慎用。26.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处理(以cfg桩为例)适用条件持力层经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考虑下卧层强度等,基本满足强度要求或稍差一点(相差约20~30%),地基土较均匀,持力层土较好,可采用复合地基设计。当强度基本满足要求或强度不是问题,而变形难于控制,高层建筑的倾斜较难控制时,可采用复合地基方案。此时所选择的竖向增强体桩旨在减小变形,防止倾斜方面发挥作用。将使地基与基础的造价下降较多,不失为经济合理的方案。复合地基处理以后,一定要选择整体性较好的基础方案,若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不大时,也可采用独立基础,但应加强地梁的刚度。27.不能各种建筑均采用复合地基。从公式上看,均可以采用,但应分场合探讨:承载能力不足的25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不宜采用。桩端为沉降量很小的土层或岩层时不宜采用(作用机理)桩顶(上部)为液化土或很软的土,不宜采用(特别是散体桩)。28.增强体顶部应设褥垫层褥垫层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卵石等散体材料,碎石、卵石宜掺入20%~30%的砂。褥垫层有以下作用:①一定厚度砂石垫层对竖向增强体顶部的约束起到极大作用,提高桩体顶的抗震能力。②砂石垫层对桩土协同工作起到调整作用。地下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7个坑)1.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图一般取墙顶为铰支墙底只有在地下室底板厚度大于墙体厚度时才是固端。当为独立基础或独立承台时,防水底板厚度往往小于等于墙体厚度,此时应为弹性支承,不能形成固端。地下室外墙属于深梁,不需要在墙顶和墙底增加大梁,只需要按照深梁进行设计。2.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应该取用静止土压力系数深度h处土压力为K一般取0.5。注意当有地下水时应该将水土分开计算(水对墙的压力不乘土压力系数)。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外墙计算不宜考虑柱子作为支座,应按照竖向传力的单向板计算。如果考虑按照双向板图形计算,柱子应该有一定的侧向受弯刚度与强度,计算柱配筋时应考虑侧土压力进行配筋。与主楼相连的大型地下车库宜增加混凝土墙。主楼与地下室相连,水平地震力靠地下室传到周围土体,因此要求地下室有一定刚度。对大面积的地下室,本身刚度不能满足要求,宜根据主楼与地下室外沿距离,在两个方向结合使用功能设置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墙。3.地下室底板厚度不宜小于mm4.地下室楼梯间处的混凝土外墙,计算简图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考虑5.地下室外墙、柱强度等级问题一般地下室外墙只是作为挡土墙,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而与外墙浇在一起的柱或剪力墙强度等级较高,较难施工。施工单位一般要求都按照高标号施工。这样可能引起外墙混凝土开裂严重。可以将地下室部分的外墙柱或剪力墙强度等级降低(SATWE可以实现)。此时框架柱可以考虑将部分墙体作为翼缘形成T型柱,进行计算。配筋与轴压比等不会有太大变化。6.地下室结构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对应根据环境类别按照混凝土规范表9.2.1取用。对地下室外墙和底板顶板应考虑内外面保护层厚度的不同。特别容易忽略的是仅有一层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浮土的情况。构件计算时应根据不同的保护层厚度取用不同的构件有效高度。7.抗浮计算应考虑一定的安全度。活载取零,恒载容重取小值且去掉可能没有的部分。上部结构(31个坑)1.十字交叉次梁刚度明显不同,上部未设通长筋由于支座条件、断面和跨度的不同,双向十字交叉次梁肯定刚度不同,从而形成事实上的主次梁关系,只不过是份量不同而已。如果二者刚度相差较大,刚度小的次梁在刚度大的次梁处有可能出现负弯矩,如果不配上部通长筋,上部钢筋接头正好位于支座处,容易开裂。必要的话可以调整断面尺寸直接做成主次梁。2.结构设置抗震缝时按照最新抗震理念,除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缝宽以外,尚应满足中震下不碰撞的要求。即按照中震(基本上是提高1.5度)计算该点位移值的两倍。3.钢筋砼结构体系布置应符合下面要求①住宅结构禁止采用平面和竖向同时不规则的超限结构体系。②横向框架在15m范围内框架至少需拉通一榀,纵向框架至少需拉通2榀。③电梯井、楼梯间禁止采用悬挑结构。④高层建筑设置角窗或凸窗时,建筑物阳角的角点处必须设置竖向受力构件。⑤剧场、体育馆、会堂等大跨度、空旷的公共建筑不宜采用纯框架结构体系。4.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50%,未达到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规定采用。有些设计人员为满足50%这一要求,仅在底部增设一些剪力墙,这种做法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剪力墙应上、下贯通。5.剪力墙平面外大梁下部措施不够垂直于剪力墙设置大梁(跨度大于5米)时,无论是主梁和次梁,均应该在大梁下剪力墙相应部位设置翼缘、扶壁柱,最差也要设置暗柱(暗柱可以取梁宽加两倍墙厚)。许多工程是因为有墙体才设置大梁,完全可以设置翼墙。6.框剪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当楼电梯井背对背时,应特别注意楼电梯之间剪力墙的稳定问题,其厚度不能太小。该墙体在楼梯踏步板范围之内两侧都相当于开洞,没有楼板作为侧向支撑。厚度取值没有明确规定,并且受力也不好。必要时应在电梯井布置垂直于该墙体的剪力墙。①剪力墙长度不宜大于8米的理解(刚度均匀,弯曲破坏)避免各个击破,如刚度均匀也可以;②短肢剪力墙(l/h=5~8),尽量避免大部分刚刚超过8.0,此乃钻规范的空子③剪力墙厚度:h/H限值。稳定验算存在一定问题,应尽量满足要求。7.无论结构计算时嵌固部位标高在那里,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均应从室外坪向上计算。建筑物总高度也应从室外坪计算到主要屋面8.在建筑物四周室外坪不同时应该从最高地坪向上计算(室外地面前后相差一层时),加强部位高度从计算嵌固部位向下一层,剪力墙总高度H应取至剪力墙最高点,不能仅仅算至大屋面。9.决定建筑物A、B级,抗震等级的高度,基础埋深的高度,剪力墙加强区高度计算一二级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长度lc时,墙肢长度hw取值不对。应根据边缘构件所在位置及起的作用而定。在边缘构件内配置竖向钢筋,对提高墙体承载能力和延性有较大的作用,暗柱内箍筋可以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极限应变,还可以使剪力墙具有较强的边框,阻止剪切裂缝迅速贯通全墙。如果墙上开洞尺寸较小,使墙的受力仍然保持一个整墙肢,应将该开洞的剪力墙作为一个整的墙肢对待。约束构件在中间时基本上属于中和轴位置,起不了多大作用。翼柱A在X方向的墙肢长度取为Hw1,翼柱C取为Hw2都不对。翼柱A、C墙肢长度均应取为Hw。10.单边有大跨次梁的框架梁受扭问题,这种梁应适当加大腰筋11.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Lc以内、阴影区以外部分配箍率减半的执行可以采用拉筋和箍筋。拉筋不超过肢数的1/3,竖向间距同阴影部分,水平间距不大于。此处可以变换直径,但不能增加竖向间距。12.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时,地下室柱每边配筋不应小于底层柱的1.1倍。不能随意放大底层柱配筋13.当框架梁剪力主要是由集中力贡献时,应注意箍筋加密区以外抗剪强度14.跨高比小于5的剪力墙连梁应该全跨加密箍筋。大于5时可以按照框架梁箍筋的构造连梁对剪力墙约束较强,剪力主要由地震引起的墙肢弯矩提供,本身变化不大。跨高比大时弯矩不是很大。15.剪力墙连梁受弯钢筋配筋率问题目前相关研究工作尚不充分。当跨高比小于0.5时,连梁是墙体的一部分,宜按墙体的要求配筋;跨高比大于0.5时,从“强剪弱弯”的角度,对抗震设计的连梁建议按下表采用。抗震设计时连梁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16.机械锚固水平段长度问题保证可设置宽梁,但宽梁出墙面不要太大,必要时加腋。17.大梁托柱转换应注意从梁上升起的框架柱,柱底存在两个方向的弯矩,应在柱底设置垂直于大梁的另一方向的梁,平衡该方向的柱底弯矩。托柱转换的转换大梁,应注意验算柱底的局部承压。此时不宜考虑局部受压计算底面积的增大,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取1.0,必要时应设置钢筋网片。18.框支结构的框支层电算配筋时应按照弹性楼板考虑。转换层结构的转换构件,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以避免上部结构跟随转换构件提前变形。19.主要构件采用有粘结预应力预应力对相关构件的影响(特别是对剪力墙产生平面外弯矩),相关构件对建立预应力的影响。20.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2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转角处的框架柱是否均为角柱?角柱是指位于建筑角部、与柱的正交的两个方向各只有一根框架梁与之相连接的框架柱。因此位于建筑平面凸角处的框架柱一般均为角柱,而位于建筑平面凹角处的框架柱,若柱的四边各有一根框架梁与之相连,则不按角柱对待。22.按单元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建筑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设置抗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单元,各单元有单独的疏散出入口,各单元独立承担地震作用,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人流疏散也较容易。23.大底盘高层建筑当其下部裙房属于大型零售商场的乙类建筑范围时,一般可将其及与之相邻的上部高层建筑二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但是,当上部结构为乙类时,下部结构不论是什么类型,均为乙类。24.底框结构应保证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可以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由次梁支托(二次转换)。底框结构底部纵向抗震墙的布置分散,均匀,对称。25.扭转不规则及不规则程度刚性楼板假定,小震作用,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值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2时,判断为扭转不规则;当比值接近1.5时,判断为特别不规则;当比值大于1.5时,一般判断为严重不规则。此时,计算的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为代数值,当位移值小于规范限值的50%时,判断严重扭转不规则的比值可以适当放松。最大值和平均值的计算,均取楼层中同一轴线两端的竖向构件计算,不考虑楼板中悬挑的端部。26.当高层建筑结构带有大底盘裙房,计算裙房与其上塔楼的楼层刚度比时,可取其有效影响范围内的竖向构件所谓,有效影响范围可由塔楼与群房交界处做45o向外斜线,取斜线范围内的竖向构件(墙和柱)参与计算。对地下室部分也可照此处理,而不能将所有竖向构件、特别是取地下室外墙参与计算。裙房抗震等级不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当裙房与主楼在结构上完全分开时,主楼和裙房分别按各自的结构体系、房屋高度确定抗震等级。当主楼和裙房连接为整体时,裙房除按自身结构体系和高度确定抗震等级外,还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裙房为纯框架、主楼为抗震墙结构且连为整体时,主楼按抗震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裙楼框架的抗震等级,尚不应低于整个结构按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并按主楼高度确定的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当主楼为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体系时,其框支层框架应按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裙楼可按框架-抗震墙体系确定抗震等级。此时,裙楼中与主楼框支层框架直接相连的非框支框架,当其抗震等级低于主楼框支层框架的抗震等级时,则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27.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公式-----底层弯矩结构体系问题每个工程的结构体系应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烈度、高宽比、长宽比、使用功能、平面形状等许多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接近最大使用高度时经济性要差。例如七度区十层以上的框架结构可能不如框剪;对于乙类建筑,取用最大使用高度时可以按照原设防烈度,但是抗震措施提高一度,会出现抗震等级超出的问题。长宽比大的结构扭转难以控制,必要的话应考虑设缝或变更结构体系。宽度较小的高层结构在水平荷载较大的情况下宜采用框剪。一般情况下,短肢剪力墙结构经济性不如普通剪力墙结构(纵筋配筋率、最小厚度);尽可能不要采用复杂结构体系。传力最直接的结构是最节约的结构体系。28.转换结构(框支、底框)存在刚度突变问题破坏严重。尽量避免。一个优秀的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在满足或尽量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设计出传力相对简单的结构。29.抗震缝设与不设,宽度问题30.结构设计的经济性问题。与结构经济性相关的因素结构体系(框架、框剪、短肢、剪力墙)、荷载、系数、放大与配筋量相关的各计算系数的调整:周期折减系数、地震力放大系数、弯矩放大系数现浇空心楼板(注意布管方向、留有足够的横向肋、双向受力差别、板的计算简图问题、周围支承构件刚度、横管方向的抗剪验算)。人防设计(4个坑)1.人防规范要求六级人防通室外的,均应考虑人防倒塌荷载。楼梯踏步板正反方向何在都有。2.人防地下室注明各构件的人防等效荷载应分清人防地下室的性质,是防常规武器还是核武器。注意做人防地下室设计时,如果是甲级人防地下室(既防核武器,又防常规武器),必须明确核武器防护级别和常规武器防护级别。二者不一定相同。如核6级人防地下室,防护时不一定是常6级,也可能是常5级。使得防护常规武器时的等效荷载大于防护核武器时的要求。3.人防地下室当门框墙挑出较大时仅靠墙体配筋很难满足,应加梁或柱。人防规范第4.6.13条规定:支承平板门的门框墙,当门洞边长小于2倍墙体悬挑长度时,宜在门洞边设梁或柱。4.六级平战结合人防临战封堵不符合要求新规范要求跨度大于12米时才可以采用后加柱,但每个房间后加柱不应多于4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6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