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附加器 >> 附加器市场 >> 上古陶器上的绳纹意味着什么华夏易学文明探
地球上最早的陶器在中国。
目前,中国发现的距今超过1万年或1万年左右的早期陶器遗存有:
淮河以北有河北阳原于家沟、北京怀柔转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河北徐水南庄头、河南新密李家沟等遗址;淮河以南有浙江浦江上山和嵊州小黄山、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东英德牛栏洞以及广西境内的桂林大岩、桂林庙岩、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邕宁顶蛳山等遗址。
其中,江西万年仙人洞和道县玉蟾岩所出土的陶器绝对年代已超过距今年,桂林地区的庙岩、甑皮岩和大岩所出陶器绝对年代在距今-年左右。而更靠南的牛栏洞的早期陶器的年代为距今1.6万年左右。
好了,接下来,划重点。
中国南方最早的陶器多圜底器,饰刮条纹、绳纹或素面;中国北方早期陶器为平底器,饰浅绳纹、附加堆纹或素面。
仙人洞两万年前的绳纹陶罐
不论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最早的陶器上都出现了绳纹。
这自然是因为,最晚在两万年以前,绳子已经是中国人普遍在使用的工具。
根据前人研究可知,陶器上绳纹的施加方式分为滚压和拍印两种。李文杰认为,滚压的绳纹所用的工具是绕绳圆棍,拍印的绳纹应是绕绳陶拍。
说到绕绳的陶拍,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西周时期的陶拍。
上面刻着两个卦:既济和未济。
也就是《周易》全书的最后一对卦。
另外一个陶拍上,刻着《周易》里的第七八九十四个卦:
师、比、小畜和履。
可想而知,用这样的陶拍制作出来的陶器,自然也有着“反复其道”的易学哲理。
因为这六个卦,正好是三对卦象相反的卦。
这也说明,易学的起源,很可能就藏在这小小的陶器上。
因为,陶器上绳纹的出现,证明至少在两万年以前的中国,纺轮已经出现。
从陶拍上的绳纹判断,我个人认为大部分绳纹都是用滚印的方法制成的。这也是后来什么古印度苏美尔等地滚筒印章的前身。
事实上,用来滚压制造绳纹的绕绳圆棍,与纺轮杆本身的形状就很相似。我甚至怀疑做陶器的家伙是不是直接就用刚绕好绳的纺轮杆在泥坯上滚了一圈,很容易就能搞出来满满的一大片整整齐齐的绳纹来。
纺轮
甲骨文里面的“專”字就是纺轮的意思,字形上就是一个杆子上缠绕着绳子的纺轮。
甲骨文里的纺轮
纺專又称作“瓦”。
載弄之瓦。瓦,紡塼也。
至于瓦,它自古以来就是陶器的总称。
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说文》
陶器和纺轮古代都称作“瓦”,可见陶器的发明自古以来就和纺轮有着密切的联系。
甚至可以说,陶器,是在纺轮的基础上发明和发展的。
尤其是制陶用的陶轮,其原理就是完全仿照了纺轮。
纺轮轴承
陶轮轮轴
陶轮
纺轮
这也就能够理解古人为什么要在陶器上印上绳纹了。
因为陶器和陶轮的制作发明,是受到了纺轮编绳的启发。最早的陶器皆制作成圆底,正是从纺轮编绳的转动中得到的启发。
那么,纺轮编出来的绳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