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附加器 >> 附加器发展 >> 一款优秀的重疾险长什么样照着选不会错
大家好,我是工学硕士毕业喜欢投资理财的保险经纪人小姐姐。
大樱桃不止一次听到有同行或者客户说之前在其他保险业务员那里听说过一种言论:
“重疾险不用对比,都差不多,看品牌!”
甚至刷到过一个同行的宣传视频,宣称所有的保险条款都是在银保监会备案的,都一样,不用看!
大樱桃大为震惊!
确实所有保险条款都需要在银保监会审查备案,但是并不代表各家的条款都是一模一样的。
事实上各个保险条款之间几乎都有差别,有的差别还特别大!
保险不同于衣服、食物、电器等日常产品,功能大差不差,消费者也很容易琢磨出产品的用途。即便后来发现买错了,也能很轻易找到替换品。
但是保险不同,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没有实体,有的是几十页的条款。
保险也是金融工具,转移因风险导致的家庭财务的损失。造成的损失很大,但是发生的概率却很小。保险是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保障。
因此,业务员的靠谱度十分重要,一需要专业,二需要良心!
在保险各个品类中,重疾险因为条款复杂,保费较高,因此是最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仔细选择的一个险种。
这里,大樱桃将挑选重疾险的几个重要标准告诉大家!
建议保存收藏,照着挑!
一、保障全面
买产品先看质量,保险的“质量”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它的条款内容。
1、赔付次数
重疾险分单次赔付和多次赔付。
顾名思义,单次赔付即最多理赔1次重疾保额,理赔之后合同解除。
多次赔付那就是理赔1次之后,如果发生其他合同规定的重疾疾病,还可以再赔付。
也许您要问了,哪有人那么倒霉,得两次重疾。
事实上多次重疾出现就是因为市场上有需求。
因此多次赔付较单次赔付更好。
2、是否分组
现在的重疾险产品病种数量基本都能达到种,大樱桃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重疾险的保障范围有哪些,病种是不是越多越好》,感兴趣的话欢迎移步阅读。
单次赔付的重疾险没有分组的意义,1次赔付后合同终止。
对于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不分组的话,只要后续的病种不是第一次理赔的病种,满足合同要求即可得到赔付。
如果是分组重疾险,那么会将这上百种重疾病种分成几组,同组疾病最多理赔一次。
一般不分组的重疾险有2-3次赔付次数,而分组重疾险分多少组就有多少次赔付次数,一般有5-6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次理赔之间一般都是有间隔期的,间隔期以内不能理赔。
一般不分组的重疾险间隔期较长,大多是1年。
分组重疾险间隔期较短,一般是天。
别问我有人那么倒霉么?
问就是有数据显示,确实有人那么倒霉!
3、保障期限
重疾险的保障期限有保障1年、30年、到70岁、到80岁、终身等。
价格当然也是随着保障期限越长越贵。
这里到底保障多久最好,其实没有绝对的。
大樱桃自己觉得保障终身更好。
从人性角度讲,年轻时的潇洒并不一定能持续到老。
有的客户说自己老了就不治了,因此保障到70岁就可以了。
其实真到了那一刻,真说不清楚。何况70岁时要治疗,71岁就不治了么?
更有很多老人家发病后很快就失去意识,医生也只会和家属沟通,治不治,很多时候考验的不是病人本人,而是家人,大多是子女。
当然,每个人想法不同,这也是大樱桃自己的一个建议。
4、身故责任
也许大家听过“消费型”重疾险。
即只保障重大疾病,被保险人没有得重疾或还没来得及确诊便身故了,则不赔付或者只赔付现金价值。
而包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按重疾赔付,无论什么情况都可以拿回保额。
这里注意有的产品身故赔付保费,而几乎所有产品被保险人18岁以内身故只赔付保费或多倍保费。
还有一点可能有的客户不知道或者业务员没有讲清楚。
重疾险产品基本都有现金价值,即退保可以拿到的钱。
大多保终身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是随着时间增长的,到后期甚至能和保额相当。
因此如果到老了不幸患病,又真不想治了,并且病人也很清醒,家人也理解,那么可以退保,拿着现金价值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实就是给自己多一份选择。
而定期重疾险或者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产品的现金价值大多是抛物线型的,前期越来越高,到峰值后再降低。
因此,大樱桃认为终身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优于定期重疾险或者终身不带身故的重疾险产品。
5、中症、轻症责任
在《重疾险的保障范围有哪些,病种是不是越多越好》中,大樱桃详细介绍过重疾险的病种,银保监会规定的高发的28种重疾对应的中症和轻症病种种类越多越好,赔付的比例当然是越高越好。
图中前3种轻症是银保监会规定的,每个产品都有。
橙色底为较高发轻症/中症,最好全部覆盖。
此外,中症和轻症也有相应的赔付次数,赔付次数当然越多越好。
那么次数多比例低更好呢?还是赔付次数少比例高更好呢?
得2次轻症/中症的概率比得1次的少,当然还是第一次得到更多的赔付更好。
这里要注意:有一部分产品将中症和轻症的病种进行了分组,甚至有的产品轻症、中症和重症之间是共用保额,赔付了轻症/中症,重症的保额相应减少,这显然是极为减分的。
6、豁免责任
豁免责任分为投保人豁免(投保人发生理赔免除被保险人剩余保费)和被保险人豁免(被保险人理赔免除被保险人剩余保费)。
大部分产品是自带被保险人豁免的,如果需要额外加费,那么是减分项。
这里的理赔是指相应人发生合同规定的指定风险,则对被保险人进行豁免。
指定风险包括发生重疾、中症、轻症、前症、身故、全残、疾病终末期,包含的指定风险当然越多越好。
一般投保人豁免是需要额外加费附加的。
是否需要附加,看大家的意愿和投保人的身体状况。因为附加的话,保险公司还是需要审核投保人的身体状况的。
7、等待期
等待期内确诊,有的产品直接解除合同退还保费,有的只是免除相关疾病的责任,比如等待期内确诊轻症,及免除轻症责任,其他责任已然有效。
显而易见,后者优于前者。
等待期时间也是越短越好,一般有90天和天的区别。
8、额外保障责任
现在各家产品的额外保障责任也特别丰富。
一般包含特定年龄额外赔付保额,比如60岁之前罹患重疾,额外赔付50%的基本保额;特定疾病额外赔付,比如罹患合同规定的少儿特定疾病,男性/女性特定疾病,额外赔付50%或者%基本保额;特定疾病二次赔付,比如第二次发生的重疾是癌症或者心脑血管类疾病将得到再一次的理赔,理赔基本保额;特定手术额外赔付,比如特定器官切除手术,额外赔付10%基本保额;住院津贴等等。
有的产品是自带的,有的是需要加费附加的。
根据自己在意的点去选择,或者有亲戚患有某种疾病,可以对该疾病进行额外的保障。
好莱坞女星因为有亲族患癌,并且检测出自己也有相应的基因,因此提前进行了预防性的手术。
感兴趣的话,大家也可以做基因检测,看看自己是否有相应的基因(很方便,采集唾液寄给检测机构即可)。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侧重选择相应的重疾险保障责任。
二、公司服务
一般情况下,大公司服务优于小公司。
但是一来此处的大公司不等于品牌知名度。听得多不见得是大公司,没听过也很可能是公司高端却低调。
二来,也有大公司服务不好,小公司服务更用心的情况。
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服务更多的是指就医资源的提供,医院的快速就医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核保复议、紧急急救、二次诊疗等服务。
可提供服务的地方太多了,需要单独写一篇详细讲。
三、价格
如果把重疾险的各个保障责任和服务点比作积木,那么积木累计越高,价格就越贵。
保险产品如何定价也比较复杂,也需要单独写一篇详细讲。
暂时这里大家只需要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保险界依然适用就可以了。
当然,再次提醒,这里的“一分货”指的是保障条款和公司服务,而不是公司知名度。
最理想的重疾险产品是什么样的呢?
保障好,服务好,价格低!
那显示生活中真的有这样产品么?
没有!
保险公司是需要盈利的,保障好,服务好的产品,价格肯定不会便宜,便宜的产品,要么保障差一点,要么服务差一点,总会有一个平衡点在。
虽然选择产品时,更多的是看个人的需求。
问问自己,给保障、服务、价格三者排个序,依次挑选。
但大樱桃还是建议大家,首先选择保障条款更好的产品,然后再此基础上,服务和价格二选一。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选择保障和服务。
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选择保障和价格。
当然也可以取中间,分割预计保额,一半买保障和服务,一半买保障和价格。
风险之所以称之为风险,是因为它的不可预知。
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是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
早一步做好重疾保障,是对自己保障,也是对家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