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器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学习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2023/6/15 6:18:28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www.xxzywj.com/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旨在引领设计单位实施标准化正向设计,重点解决如何采用标准化部品部件进行集成设计。

针对装配式住宅的部品部件,应尽量采用干法施工的技术,提高装配化程度;采用通用化程度高的部品部件,有利于部品部件走向社会化生产,对于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提高效率都非常有意义。

装配式住宅适宜采用预制装配的建筑部位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具有规模效应的、统一标准的、易生产的,能够显著提高效率质量和减少人工的部位。第二是技术上难度不大,可实施度高,易于标准化的部位。住宅建筑主体结构适合装配的部位与部件种类,如楼梯、阳台等在装配式住宅中易于做到标准化,内装体也是住宅建筑中比较适宜采用装配式部品的部位。(领取更多学习资料请添加modiandouble)

装配式住宅部品部件体系表

1.墙板连接中,连接节点的设计应满足剪力墙结构的受力要求,连接空间尺寸应满足附加连接钢筋与墙板外伸钢筋连接长度要求;同时需要考虑两块预制墙板以及附加连接钢筋安装时相互交叉的问题,如在墙板外伸钢筋末端设置空隙2(一般要求不小于20mm)以保证两块预制墙板安装时不会相互交叉,在附加连接钢筋与墙板之间设置空隙1(一般要求不小于10mm)以保证附加连接钢筋安装时与预制墙板之间不会相互交叉;空隙1和空隙2的设置需要考虑预制墙板的制作偏差、安装偏差,以及附加连接钢筋的制作偏差要求。

2.通用部品部件使用的意义在于打破项目的壁垒,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之内建立通用的部品部件,大批量标准部件部品的生产有助于部品部件走向商品流通领域,促进市场的竞争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标准化的构件库,一定范围指某一区域、某一类产品等。各地方或企业可根据具体的技术体系和建筑产品类型逐步建立相应的标准化构件库,如在保障性住宅中形成楼板、楼梯、墙板等通用部件库。

3.楼梯间净尺寸应统一,当采用单跑剪刀楼梯间时,开间净尺寸应为mm,进深净尺寸对应层高mm、mm、mm应分别为mm、mm、mm;当采用双跑楼梯间时,开间净尺寸应为mm,进深净尺寸对应层高mm、mm、mm应分别为mm、mm、mm。同一住宅项目相同层高时标准层楼梯构件宜为一种。

4.电梯井尺寸应在电梯选型的基础上进行,当采用载重为kg的电梯时,电梯井道开间、进深净尺寸宜为mm×mm;当采用载重为kg的电梯时,电梯井道开间、进深净尺寸宜为mm×mm或mm×mm;当采用载重为kg的电梯时,电梯井道开间、进深净尺寸宜为mm×mm。

5.承重剪力墙厚度不宜小于mm,宜为50mm的整数倍;预制墙板宽度不宜小于2m。

6.不宜采用与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整体浇筑的预制混凝土隔墙板。

7.选用墙板构件时,宜在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大直径大间距配筋的墙板构件。

8.预制柱与预制梁中心线宜重合,预制柱与预制梁侧外边缘间距不宜小于50mm。

9.梁柱截面尺寸宜为50mm的整数倍,并应考虑节点核心区内梁柱钢筋排布的影响。

10.梁柱构件在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宜采用大直径钢筋少根数的布置方案;柱构件纵向受力钢筋宜集中于四角配置且对称布置。

11.采用节点现浇的做法时,预制柱纵向钢筋定位应与预制梁下部钢筋定位相协调,在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节点区宜采用焊接封闭箍筋,当采用复合箍筋时宜采用拉筋与外围箍筋组成的复合箍筋形式。

12.楼盖结构技术体系选型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厚板,宜少设置或不设置次梁。

13.宜选用周边不出筋的预制混凝土底板,宜采用密拼的连接构造,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采用密拼做法后,板底必然存在拼缝,建议内装修考虑设置吊顶。

14.预制底板跨度大于3m时,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跨度大于6m时,宜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跨度小于3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

15.四边支承的叠合楼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3.0时,宜按照双向板进行设计;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照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进行设计。

当采用单向板布置方案时应考虑双向受力的影响,对易开裂部位应加强构造,同时也应考虑后浇层整体浇筑对荷载传递的影响。

16.桁架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配筋设计时,钢筋桁架下弦钢筋可作为叠合楼板受力钢筋使用,下弦钢筋可不伸出底板边缘;底板受力钢筋间距应为mm、mm或mm。

17.对于卫生间,应与厂家与卫生间的楼地面、顶面、围合墙面的设计预留尺寸最低值,整体卫生间为例,空间预留尺寸如图xxx,图中无管线时H1不宜小于50mm,敷设给水或电气管线时H1不宜小于70mm,敷设洗面器墙排水管线时H1不宜小于90mm;采用非同层排水方式时H2不宜小于mm,采用同层排水后排式座便器时H2不宜小于mm,采用同层排水下排式座便器时H2不宜小于mm;H3不宜小于mm。

18.对于厨房,应在建筑设计时确定管线隐蔽的方式,并协调围合墙面与使用空间之间的关系。

19.结构采用大空间的布置方案可以为后期住宅建筑改变使用功能创造有利条件,如住宅建筑的客厅与卧室之间隔墙宜尽可能布置为轻质隔墙,卧室与卧室内卫生间隔墙宜布置为轻质隔墙,等等。大空间的结构布置方案指一个结构空间中应至少包含两个建筑功能空间。

建议大开间布置,大开间布置方式(如框架结构)可满足了居住建筑空间的可变性、适应性要求。另外,室内空间可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进行灵活的空间划分,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有利于设备管线布置与检修,便于更新改造。

20.制约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选型因素:

第一,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预制构件厂的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等等决定了其生产能力,尤其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预制构件,如装饰一体化预制构件、双面叠合式剪力墙板等,在设计选型前应该对项目所在区域周边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进行考察,预制混凝土构件选型应与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能力相符合。

第二,运输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机动车载物不得超过机动车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装载长度、宽度不得超出车厢,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半挂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4米。就项目而言,每个项目从构件生产企业至项目所在地的运输条件又各具特点,因此在构件尺寸选型前应考察好构件的运输路线,包括运输车辆的载重要求、道路的宽度、道路沿线的限高要求等等,这点对于尺寸较大的构件尤为重要。

第三,施工设备的选型。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吊装成为了决定施工进度的主要工序,也要考虑吊装设备的选型对项目成本的影响。预制构件尺寸选型时,也应考虑其重量与现场的吊装能力相匹配,一方面构件尺寸太小,则吊装次数增加,影响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少量构件尺寸过大,可能造成因为少量构件的重量决定了吊装设备的选型,造成设备租赁成本的增加。构件尺寸选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

21.凸窗宽度尺寸宜为mm、mm的整数倍,同一项目中带凸窗种类不宜超过四种。

当空调板单独设置时应选用通用部件。

应尽量不设或少设外挑的建筑装饰构件。

22.外墙围护可分为基层墙、功能层和装饰层三部分,外墙围护可选择以下解决方案:

1)一体化产品方案:指集成了基层墙、功能层和装饰层为一体的墙板类部品部件,如预制混凝土夹心墙板等。这里也特别指出装饰层若采用简单涂料饰面的方式时,在本标准中也视为一体化产品方案。一体化产品方案强调采用一类部品部件吊装与主体结构连接之后,仅需要进行少量板缝的处理即可完成墙身部分的围护功能。

该类外墙围护产品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案:

(1)集成装饰面层并兼有保温功能的墙板(用于有保温要求的区域),这类部品部件如预制混凝土夹心墙板、兼有保温功能的轻质材料墙板。特别说明条板类产品吊装之前集成为整块板(集成功能层、装饰层或现场涂料装饰)的方式属于一体化产品方案,现场拼装的方案属于分离式装配方案。

(2)兼有保温功能的墙板+涂料饰面(用于有保温要求的区域)。

(3)集成装配式面层的墙板(用于无保温要求的区域,或采用内保温做法)。

(4)墙板+涂料饰面(用于无保温要求的区域,或采用内保温做法)。

(5)单元式幕墙(指由各种墙面板与支承框架在工厂制成完整的幕墙结构基本单位,直接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建筑幕墙),且不设基层墙体.

2)分离式装配方案:基层墙、功能层和装饰层相对独立,采用多种部品部件及材料通过现场装配实现外墙围护的性能要求。

该类外墙围护产品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案:

(1)剪力墙结构外设龙骨解决保温(有或无)及装饰层的做法。

(2)基层墙板外设龙骨解决保温(有或无)及装饰层的做法。

(3)现场安装的幕墙

(4)基层墙体采用条板现场拼装的做法

3)一体化产品方案和分离式装配方案均排斥以下做法:

(1)外墙外保温薄抹灰做法(现场湿作业多)

(2)现场抹灰

(3)现场贴瓷砖

23.内装修工程所采用的部品种类繁多,如果采用的部品由施工企业零散采购拼装,由于不同部品之间规格、材料、质量、工艺不匹配,容易在装配中产生质量缺陷,因此装配式内装修提倡采用成套供应的系统化部品,如架空地板系统、集成式卫生间系统、集成式厨房系统、整体收纳等。一些关键部品,如防水底盘,应由供应商整体供应托盘、地漏、排水管和附件,并对供应的产品质量和防水效果负责。

24.装配式楼地面系统可采用架空楼地面、非架空干铺楼地面或其他干式工法施工的楼地面,宜选用可实现管线分离的部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9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