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附加器 >> 附加器资源 >> 你不知道的佳木斯市博物馆馆藏的隋唐时
佳木斯市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隋唐时期重唇陶罐夹砂黄褐陶,为二级文物,重唇,短颈,鼓腹,下腹斜收成平底,口沿下饰一周指捺纹附加堆纹形成重唇。肩上部饰七周凹弦纹,下面一周指捺纹,腹至底上部饰网格纹,器底饰一周指捺纹。口沿处有两处豁口。口径27.3,腹径26.4,底径11.7,高33.4厘米。
与其同出一处的还有两件陶器,一件是重唇陶罐夹砂黄褐陶,重唇,鼓腹,下腹斜收成平底。口沿下饰一周指捺纹附加堆纹,形成重唇,腹上部饰三周条形戳印纹,口沿微残已修复。口径11.5,腹径13.1底径7.6,高17.2厘米。
另一件是陶罐夹砂黑褐陶,敞口,圆唇,鼓腹,下腹斜收成平底。肩部饰三周凹弦纹,腹部饰五周条形戳印纹,底部饰一周指捺纹。口径9.2,腹径10.3,底径5.9,高15厘米。
这三件陶器是出自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梨丰乡梨丰村北面的砖厂沙岗之上的墓群中。年,桦川县梨丰乡梨丰村农民在砖场挖砂取土时发现了陶器,佳木斯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闻讯赶到现场,将文物收藏。曾出土有黑褐色陶、黑口罐,纹饰有刻划纹、篦点纹、指甲纹,手制黄褐色陶碗等。梨丰乡在松花江南岸,距松花江15公里。梨丰村墓群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梨丰乡梨丰村北面的砖厂沙岗之上,墓群南距梨丰村约1公里,西距梨丰村至新城镇的县级公路约米,东侧和北侧皆为耕地。墓群周长约米,分布面积约16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公元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里是一处纯沙高岗,后被建成了砖厂,挖岗取沙制砖,形成了深达约10米的大坑。因此发现了墓群并被盗掘破坏。
隋唐时期,勿吉改称靺鞨。靺鞨是隋唐时期居住、活动于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地区的古代民族,隋及唐初靺鞨分为七部分。唐代居住在三江地区的古代民族是黑水靺鞨,黑水靺鞨在历史上素以劲健膘悍著称,这时,他们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黑水靺鞨日益强大,分为16个部,其分布区域扩大到今乌苏里江流域及其广大地区。开元十四年(年)唐置黑水都督府,将黑龙江中下游一带正式纳入唐朝版图,黑水都督府是黑水靺鞨地区最高政权组织,其辖区包括整个黑水靺鞨分布区。据《新唐书·靺鞨传》记载,黑水靺鞨人以“性忍悍”勇于克服困难而著称于时。从其“善射猎”、“夏则出随水草,冬则入处穴中”等情况看,似仍以传统的渔猎业为主要生计。
这三件陶器制作规整,纹饰繁缛,施网格纹,形似鱼网,这种纹饰创作应是来源于生活,此遗址位于松花江南岸,此地水草丰美,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生活,附近河流纵横,便于捕鱼维持生计。他们是将生活中使用的渔网刻划在陶器上作为陶器的装饰。可见这一陶器组合中盘口罐成了标志性器物。陶器保存比较完整,对研究三江地区隋唐时期的文化遗存提供了实物资料。
来源:佳木斯市博物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