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附加器 >> 附加器资源 >> 免费Windows也能给文件加标签
用过苹果Mac的同学可能都会注意到,macOS在文件管理方面相比Windows最大的不同就是拥有超级好用的系统级“文件标签”功能。其实,在Windows上也有一些软件可以做到。
用“标签”来对文档进行分类和管理,是一种比采用“文件夹”来管理更为灵活和科学的文件管理方式,可以突破文件夹式管理的“一维”模式,从很多种不同维度来组织和归类文档。而DocumentTagExplorer则是一款Windows上免费的文档标签式分类管理工具……
免费的Windows文件打标签整理分类工具市面上有不少“文件加标签”的整理工具,比如异次元就介绍过「tagLystNext」。按实现方法来区分的话大概是有以下几种类型:使用文件名来记录标签、采用独立数据库来记录标签,以及采用虚拟文件夹方式实现。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优缺点,后面我们会一一讲解。
而由异次元读者“L.L.CH”开发的DocumentTagExplorer(DTE),则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借助NTFS磁盘文件系统的数据流实现文件标签功能,相比前面几种方式优点更多!而且DTE完全免费,可以说很有发展潜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标签文件管理器软件”的几种实现类型优劣对比:使用文件名来记录标签,例如"#李宗盛#情歌#对唱.mp3"。把各种标签关键字堆到文件名中去,好处是一目了然,简单明快,还可以搭配使用Everything等神器来瞬间搜索找到目标文档。这种方式的问题就是在很多场景下,文档的名字不能随意修改;而且Windows的文件名有很多禁用的字符,最大限度只有个字符,超过这个长度的标签就无法记录了。
采用独立数据库来记录标签。这些文档管理工具自己单独维护一套数据库,用来记录文件和标签数据的对应关系(通常会用文档的哈希值/路径/文件名等来对文档进行识别)。这种方式好处不多,但问题不少,那就是文档通常不能被随意编辑或移动,否则工具就无法把文档和标签数据对应起来了;而且如果用户在这些工具体系之外例如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移动了文档,在工具体系内也是反映不出来的,也会造成文件和标签的关系脱钩。最后,随着文件数量的增加,数据库的增大,“卡顿”是这类软件最终都要面临的窘境。
采用虚拟文件夹方式,类似于音乐播放列表,一个音乐文件本身放在哪里不重要,反正可以出现在不同的音乐列表中。类似的还有Windows的“库”,不过这个库的限制也比较多,只能加入文件夹,但无法加入文件。
更好的文件标签实现方式?上面几种实现标签管理的方法都有各自的问题和缺点,那么到底还有没有能避免这些缺点的办法,给用户以最大的自由度的标签式文档分类管理方案呢?其实还真有的!
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4种方式——NTFS文件系统的数据流标签,这也是DocumentTagExplorer软件所采用的方式。
NTFS数据流数据流,是NTFS文件系统的一个特性,每一个正常文件,都可以附加N多个流文件,这些流文件用正常的资源管理器和各种工具都无法查看、管理,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同时这些流文件还会一直跟随附着在文件上,用户对文件进行更名、编辑、拷贝、移动都不会影响这些流文件数据,也不存在数据库庞大而导致的系统卡顿问题,简直就是天生的文档标签好方案。
以下终于可以介绍这篇文章的主角了,DocumentTagExplorer是一款免费的基于NTFS文件系统数据流机制的文档标签管理工具,能够读写普通文件的流文件,将用户给文档定义的标签写入流文件中,此后这些文档可以被随意更名、编辑、拷贝、移动,所有标签数据都会稳稳的跟随着主文档,不会丢失。
DocumentTagExplorer文件标签管理器DocumentTagExplorer有着简洁明快的UI(可以换皮肤),用户操作逻辑比较直观,你可以先以“树”形式的建立自己的标签体系,对常用标签可以添加到“常用标签”列表中以供随时调用。然后再选中将要添加标签的对象,可以是文件夹,也可以是文件,就可以完成标签添加工作了。
下面介绍几个DTE的特性:所有文件的标签都记录在流文件中,对主文件无任何影响,主文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更名、编辑和移动等;
文件夹的标签记录在文件夹下的“desktop.ini”文件中,因此文件夹也可以随意更名、移动,标签数据不丢失;(但是需要小心不要被某些垃圾清理软件给顺手删了)
支持命令行模式的快速启动和搜索。方便类似于Listary(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