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器

啥是人口红利为啥人口减少对普通人是好事

发布时间:2022/10/11 14:50:11   

人口深度老龄化,人口负增长,人口红利消失等一直是舆论热议话题。

8月16号,国家卫建委等17个部门联合颁发了一个指导意见,涉及20项从房产,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鼓励生育的措施,总的目的就一个,鼓励生孩!

鼓励生育肯定没错,因为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总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减少,消耗性人口增多,整个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所以鼓励生孩是对的,但是改变不了人口减少的大趋势,而且人口下降这个趋势对于普通人而言不是个坏事儿。

关于啥是人口红利,以及为啥人口红利会消失网上已经有过很多探讨了。

我这边再简要总结下,方便说清楚为啥人口减少对咱们普通人而言是好事。

啥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为啥会消失?

人口红利是个经济学词语,简单讲就是年轻劳动力多且价格低。咱们农业社会时候,开个河运,上人;修个长城,上人;打仗时候也是怼人数,比兵力。那个时候所谓的“兵力”,人数占大头,武器不硬人头凑,照样能打赢仗。

刚改开那会儿,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充足,六零年前后的生育高峰正好成长为劳动主力,对应的低端产业链也都是劳力密集型产业,对我们当时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所谓人口红利,也就是大量廉价劳动力,这红利是对市场经济,产业链或企业而言的。好比美国一个劳动力一个工时得10个馒头,中国劳动力一个工时只要1个馒头,这多出来的9个馒头就是人口红利。

这个“红利”其实是劳动力多余出来无偿贡献给经济发展的剩余价值,对于普通人而言,是被拿走的一部分。也因为有人口红利的存在,才有了和内卷。你一个馒头能干他要半个馒头就行,企业才这么肆无忌惮得招人裁人,不干就走啊,多的是人手。

国家颁布的劳动法,劳动者权益保护为啥停留在纸面上?政策出台的初衷都是好的,耐不过工人自己不在乎,只要给个工作给口饭吃就行。人力不值钱,劳动力供给过多导致国民收入无法提高,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倾向于资本,又带来了分配不公和贫富加剧。

现在说这“红利”快消失了,主要是指总人口中的劳动人口占比减少了,可被拿走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少了,年轻人群越来越不愿意去工作。尤其是00后,“衰”、“躺平”、“啃老”等成了主流现象。

核心原因还是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被称作“避孕药”是非常贴切的。工业社会生产效率高了,货币周转快了,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男性女性大批涌入职场,被鼓励把精力投入生产,把时间投入娱乐消费,把财富透支到房子上。再不是农业社会时候男人负责劳力和养家,女人发挥生育价值照顾家庭的合作分工了,人口出生率自然就降了下来。

再者,工业化需要教育,农业时代不上学也会种地,现在不认识字连坐公交车都困难,更别提什么互联网操作了,网上购物都做不到。想想农业社会时候哪用什么物理,化学,英语的,会认字就很好了。

工业化决定了年轻人受教育的时间延长很多,很大程度拖延了婚育年龄。比如说以前是十四五就结婚,现在大学毕业就得二十了,加上“人口红利”导致的工作难找,国家只有加大研究生博士招生安置这部分人群,年轻人毕业更晚了,二十六七才毕业,然后是工作和买房两座大山压下来,没房没车都不好找对象,买了房子未来几十年财富都被锁死了,更要拼命干活还房贷,哪有钱和功夫生娃啊!

还有一点则是现代教育觉醒了人的精神追求,提高了年轻人的思维层次,人知道得多了,观念就变了,对自身就有了新的定位。尤其是看到更加富裕阶层的生活状态之后,开始对自身各种不满,更多的欲望和追求产生了,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生孩子养孩子这么费时间的事儿更加不愿意考虑了。

总的来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养孩子的精力经济支出成本远大于投入社会生产的回报成本,孩子不再是养老的必选项,甚至对下一代的精神依靠也被丰富的物质娱乐所替代。当物质和精神都不再需要下一代,且精力和财富都被鼓励投入市场消费时,人口下降大趋势必然到来。

人口下降对普通人来说不是坏事儿

关于我们目前走的路,其实日韩在我们的前头,算是“过来人”。

他们文化和我们很像,都是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人都有种吃苦耐劳肯付出的特性。战后发展路径也是承接美国转移的产业链,从代工,外贸,爬科技树一步步走到今天。

尤其是日本,非常有参考性。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房地产高位横盘,就是吸取了日本地产泡沫破裂的惨痛教训,一直在托底维稳,千方百计地稳住行业缓慢出清,坚决防范其硬着陆。我们和日本不同的是,我们有金融管制,汇率不会像《广场协议》后的日元那样大幅度升值,不必为了稳汇率而无限制放水,而是“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经济需求定向灌溉,有序维稳。

日本没有军事自主权,经济上也算是个瘸子,它的经济崩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美国要揍他就跟揍儿子似的,这和中美之间两个强人的博弈较量是有本质不同的,当时的日本太依赖美国了,内需严重不足,美国不消费日本立马歇菜。

现在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严重了,与中国这边深度融合, 打起来双方都难受,谁也不落好。这也是中国吸取了日本的教训,不仅搞内循环,还把大门开得更宽一点,深耕美国,还有欧洲地区,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等全是咱们的消费群体。

关于经济上我们从日韩的经验里避坑很多,那么人口老龄化,出生率暴跌这一块呢?有没有啥经验可学?

答案是没有。

日本和韩国各种招都使了,一样没啥用处,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9%,出生率0.69%,每年死人比新生要多。韩国出生率0.64%,从年开始也进入了负增长时代。

鼓励生育根本没啥用的,尤其是口号响亮却没有实际福利惠众的,更没有一点用处。像日本那种阶层固化,老一辈牢牢占据社会各个岗位,新入社会的年轻人只能拿着底层工资干着毫无出路的生计,天天盼着世界爆炸一起玩完算了,哪里会去消费和生育啊。

这一块还得我们自己摸索出一条路径出来。

我国的主要问题,核心就是人口太多,资源太少。简要来讲,还是穷,目前的产业尚在升级转型的路上,还靠着吃人口红利获得资本利润。

如果人口断崖式减少,对我们的冲击是一些人力密集型产业因为人力成本上升而大幅萎缩,有一些不得不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去吃那边的人力剩余价值。这对一个生产大国而言,破坏了产业链生态。

但好处是,人力在资本面前的话语权提高,在分配上会有一定受益。另外,劳动力的短缺会促使资本转向科技研发和升级,促进科技进步和效率提升。

总的来讲,人口红利促进低端产业链的繁荣,却也因为低成本锁死了低端产业链转型升级的空间。因为人力至贱,可以随意榨取,资本便不想提升技术,也不想给工人提高待遇,生产出来的产品便宜也有市场竞争力,资本缺乏研发升级的动力。

所以人口下降,“人口红利”减少,对普通人而言真不是坏事,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好处。

全球资源在各国分配,国内资源又在民众中分配。在国家分得的资源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口下降意味着每个人可以分得更多。当然了,前提是国家从全球资源中分得足够。

比方说按照美国原先对中国的定位,那是比日韩更低一点的低端产业制造国。韩国便利店员工一个月人民币,中国是元,为啥差这么多?韩国的半导体和高科技挣得钱多,从全球分得的货币资源多,支撑起了他们的服务业。

当然了,中国现在也有高端产业链了,但是人口太多,分到每个人手里的就少了些。

就好比俄罗斯,全国GDP只相当于中国江苏省,人均GDP美元,和中国的人均GDP美元也差不多。主要就是俄罗斯人口少,虽然经济不咋地,每个人分得的资源也比中国人均差不多了多少。

所以说,人口减少不怕,只要产业升级。过去10个人干活挣10块钱养家,大家都是年轻人,吃穿穷点照样过。产业升级之后,产品附加值高,工人就业报酬足够,1个年轻人干活挣块钱,即使家里有10个老人,平均生活水平也比以前高。

而且,随着智能化的推进,就业岗位减少是不可避免的,大批人群要被挤到服务业上去,没有高科技制造业的支撑,服务业利润就上不去,人们的薪资就一直被困到 水平。

好比菲律宾,大学本科毕业的年轻人给开出5万元年薪的报酬就可以抛下儿女远渡他国做菲佣。主要原因就是菲律宾的就业太差了,制造业不行,服务业更不挣钱。

东南亚那块为啥黄赌毒泛滥,主要原因就是就业差,缺少产业链,国家要财政收入,要GDP,要货币在市场上流动普通人群才能挣到钱,流动渠道只有黄赌毒这些其他国家不要的毒瘤产业。中国扫黑除恶,打击诈骗和黄赌毒,这些产业链跑到东南亚,那边政府还放开了让进,有些甚至给公开发牌照,属于合法产业。

说到这里,一些人会说,那咱们其实还该感谢美国,给咱们转移了一些制造业产业链,韩国日本等国家也都是跟着美国才起来的,那咱们为啥还要跟师傅打对台戏啊。

首先一点,美国转移产业链完全是为了自身利益。就好比一个富人更发达了,想要好好享受生活,请菲佣干家里脏累差的活儿,顺便剥削一把菲佣的劳动红利,一样的道理。富人花块钱请个帮佣干家务,生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发展高科技,搞科技封锁,搞金融收割,或者生产美元不香么?一年生产2亿个袜子挣万,还没有一件科技产品挣得多,干嘛要浪费那精力?

普通美国民众每天上5个小时班,就能挣到别的国家民众一月挣得收入,剩余时间旅游健身享受生活,打心眼里认为美国制度是 等的,全世界都唯美国是瞻,向往着这“自由意志之城”。

而且那时候苏美对抗,美国处于地缘因素考虑,也需要拉拢中国。这才有了中国对外开放和美国处处互补的蜜月期。

美国不是给予,是和我们交换。

我们有着能吃苦,低需氧的民众,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有地大物博的优势,有廉价的土地,有未被严苛限制的自然生产环境。

一个国家不可能把所有活都干了,把一些活分给中国,中国人挣钱了,可以花钱到美国消费,美国0成本的美元可以买中国生产的商品,怎么看都是美国赚的。所以网络上一些人指责中国不够低调,不遵守世界规则才导致美国封锁制裁等言论的,真是跪舔惯了,就像那句话说的,说小姐可怜的一定是丫鬟,说地主有善心的一定是佃农,说老板好的一定是打工人。

鼓励生育还是有必要的

虽然人口下降不是坏事儿,但鼓励生育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人口一直减下去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现在地缘动荡让我们更加看清楚,生产力才是硬武器,尤其是对中国这个生产大国。

而且国内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都需要时间周期,短期内我们的中低端产业还要与东南亚竞争,这需要人口红利的支撑。高端产业还有日韩的压制,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巨大的内需体量将是我们制胜的关键。

在未来房地产肯定不是我国经济发动机了,中国与美国的博弈核心是全球消费市场的竞争。

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消费必然是后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我们一直强调内循环,强调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为了提振国内消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有消费力才有科技增长动力。

而消费力需要年轻人口的支撑,所以,鼓励生育很有必要。

现阶段与美国打得如火如荼的芯片战争,本质上是与欧美日韩争夺全球高附加值产业的消费市场,比如说新能源车市场,如果中国高端芯片被卡,好不容易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都是在为美国挣钱。如果利润大头还是被欧美拿去,那中国年轻劳力持续缺失,养老负担持续加重的情况下,经济只能落个崩溃的下场。

文章的 ,再说几句,人口虽然不是快速就降下去,但是短期来看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需要国家出台真正的惠民政策来支持生育,把福利落到实处。尤其是一些观念的引导,现代很多人意识里认为生孩子都是穷人没脑子才干的事儿,要么就是超级富豪,普通阶层是没资格也不应该多生孩子的。

还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就是个小镇做题家,做了几十年题照样是个普通民工,与“周公子”生在福窝里没得比,再生一个出来受那罪有什么用,不一样要和自己一样熬秃了头发。回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早5点晚10点的背书写题,太辛苦了,到了社会上找工作一样看老板脸色,实在不想下一代跟自己一样,干脆不生。

这种意识很主流,这几代人大多是农村孩子通过做题熬到城市,交了“进城税”拿到房票成了城里人,多生一个的养育资本都没有,家里还有四个老人等着养老,是真的难。

所以,小力度的鼓励措施和口号是没用的。再者,现在货币机制都是信贷放水,钱是放出来了,流到了富人阶层的资产里,股票里,还有产业里,流到普通人工资里的很少,导致阶层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真的还想要人口红利的话,直接给生娃人发钱,算是人口红利返还,任泽平的建议值得考虑。

分享完,感谢阅读,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8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