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弹(Hedgehog)是二次大战英国海军发明的一种反潜用多管迫击炮或者称为掷弹器,于41年底试验成功,43年后广泛装备英美海军。MK.10型刺猬弹发射器由于德国海军水面舰队实在太柴,英国海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和试图切断英国海上运输线的德国潜艇部队展开斗争。当时的标准反潜程序是军舰用声呐探测并定位水下的潜艇,然后以15节的速度驶向潜艇上方投掷设定了起爆时间的深水炸弹,深水炸弹下沉到预定深度后爆炸摧毁潜艇。英军将声呐称为ASDIC,这个系统能定向发射高频声波,通过声波击中物体后返回的时间就能测定距离,从而推算出潜艇的位置和深度,连续探测还可以解算出潜艇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但这个东西有个缺陷,当距离接近到码的时候,反射的声波返回太快就会和刚发射的声波混在一起,到码的时候就完全失效。也就是说在反潜舰接近潜艇的最后阶段其实探测不到潜艇,只能依靠失去接触前推算的潜艇位置和深度。而深水炸弹又是设置在军舰尾部,只能向侧舷抛射或者从舰尾轨道上投掷,这就意味着军舰要驶到潜艇正上方才能开始攻击,深水炸弹投出后又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下沉到设定深度上爆炸。有经验的德国潜艇艇长会在反潜舰接近的最后关头大幅度改变航向和航速,或者急速潜航。反潜舰按事前判断的位置和深度投掷深弹的时候就会炸个空。深弹爆炸时的声波又会对声呐系统造成干扰,一般需要15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工作,很多潜艇趁此机会逃离现场。所以当时反潜效率不高,平均下来10次深弹攻击才能有1次击中目标。反潜变成一种很需要耐心的猫捉老鼠游戏,反潜舰投掷深水炸弹,然后低速观察是否有击沉迹象并等待声呐恢复工作后再次探测并发动攻击,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有的时候反潜攻击会持续十多个小时,投掷上百枚深弹。对英军来说很明显需要一种新的反潜武器。这种武器应该能够向军舰前方发射,在潜艇还来不及大幅度改变位置的时候攻击;它还应该满足安全性的要求,不会爆炸后伤及开过来的军舰本身。刺猬弹的研制由英国皇家海军杂项武器发展局的查尔斯·F·古迪夫(CharlesF.Goodeve)中校负责。当时英国陆军有一种叫做布莱克掷弹机的应急反坦克迫击炮,采用插杆式设计,打算用来对付登陆的德国坦克。刺猬弹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而陆军方面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皮阿特步兵反坦克武器。所谓插杆式迫击炮,就是没有炮管,炮座上只有一根发射杆,如果了解过我国的89式三无榴弹发射器的朋友应该对这种结构不陌生。炮弹的尾管套在发射杆上以便定向,发射药装在尾管头部,点火后推动炮弹离开发射杆。所以刺猬弹在没有装弹的时候,发射器就是很多朝不同方向伸出的杆子,看上去像是刺猬一般,这就是这种武器得名的原因。装填中的刺猬弹和发射杆古迪夫的团队用24根发射杆组合在一起,通过调整发射杆的角度并用点火电路控制每根发射杆的发射顺序,24枚刺猬弹会飞出多码后同时落下,并且排列成一个直径30米的圆圈或30X40米的椭圆。只要潜艇被圈上就注定被多枚刺猬弹同时打击,绝对难以逃脱。刺猬弹使用碰炸引信,撞到潜艇外壳才会起爆,如果没撞到就一直下沉到海底,这样就保证了发射船的安全。刺猬弹打击范围示意图如上图所示的德国IXC型潜艇,全长76米,被散布直径为30米圆形的刺猬弹群覆盖,至少会被4枚刺猬弹直接命中。然后,他们就去找钱。当时英国既缺钱又缺物资,但是不缺点子,有的是人提出各种各样的脑洞发明,总不能谁想出个什么都给钱吧?刚好前面说的布莱克掷弹机的发明人请动了丘吉尔视察,古迪夫和手下的戴维斯上尉听到风声也赶去现场。虽然宪兵拉了警戒线不准闲杂人等进入,但是戴维斯从车窗里伸出一叠不相干的文件向他们挥舞,就这么混了进去。丘吉尔看完了反坦克表演之后看了看表,说道:“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周围的人自动站成一排恭送首相。古迪夫站在队伍最后挡在路上,还在东张西望想让戴维斯做讲解,戴维斯早没影了。切尔韦尔勋爵替古迪夫做了引见,他只能自己向丘吉尔介绍他的伟大发明。丘吉尔面带微笑听完,又看了看表,说:“对不起,我现在没时间来看这个武器。我们已经迟到了。”接着老家伙转身要上车,谁料他女儿从后面把他手拉住,娇嗔道:“爹地,我们必须去看看戴维斯上尉的投弹机。”“当然没问题。”于是丘吉尔的车队向海军杂项武器发展局的试验场开去。接下来丘吉尔就完全忘了午饭的事了。24枚刺猬弹飞向天空,短暂停顿后高速落下。地面上早用白色胶带围出了一艘德国潜艇的轮廓,同时落下的炮弹在目标周围打得尘土飞扬。“再来一次。”老家伙下令道,目标第二次被弹群覆盖。“再来一次。”第三次被弹群覆盖。刺猬弹落水效果第二天,庞德海军元帅召见古迪夫,资金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技术问题还很多,包括刺猬弹的引信在撞击海面的时候不能爆炸,而在以任意角度接触潜艇表面的时候必须可靠引爆;弹型必须保证入水后立刻垂直下降,而不是沿弹道继续扩散等等。但更多的是来自海军和国防部下属研究机构的内部倾轧,毕竟只要看他们组织的名称就知道他们是什么地位,对于这帮人捞过界还走上层路线还能拿到钱有的是人看不惯。韦斯科特号上的刺猬弹发射器但无论如何,刺猬弹最终还是开发完成了。年末刺猬弹被装到驱逐舰韦斯科特号(HMSWestcott)上,在利物浦湾找了艘沉船做试验,果然大获成功。刺猬弹口径为毫米,射程—米,装有13千克TNT炸药,能在潜艇耐压壳上炸出半米到一米的大洞。后来改为装填16千克鱼雷用的托佩克斯水下炸药,威力更大。采用双重引信,撞击海面的时候解除保险进入待命状态,撞击潜艇的时候第二重引信起爆。近距离爆炸冲击波也能启动这种引信,因此往往造成大规模连环爆炸,给潜艇增加附加伤害。刺猬弹入水后的下沉速度比深水炸弹快3倍,到达61米深度只需要9秒钟,留给潜艇逃跑的时间非常有限。刺猬弹的装药比深水炸弹少得多,因此爆炸声音也小,不影响声呐工作。发射后三分钟就可以完成装填,反潜舰可以连续发动攻击。保存至今的刺猬弹最初的MK.10型发射器采用一组托架6个发射杆,一共4组托架。托架间相互连接,通过底座上的齿轮组能够绕纵横轴运动以补偿船只摇晃的影响。战争后期英国人在博福斯高射炮底座上改装的MK.15型发射器,自带陀螺仪,更适合恶劣海况下使用。刺猬弹落水后形成的圆圈年刺猬弹正式投产,到年底已经有多艘船装备。但后来发现实战中很少使用这种武器,直到当年11月才第一次开胡,据说被拿来祭刀的是一艘维希法国潜艇(这件事我没有核实)。以至于英国海军要求驱逐舰返航后舰长要汇报为什么没有在战斗中使用刺猬弹。调查结果发现早期的刺猬弹还不成熟,加上船员对新武器保养不熟悉。刺猬弹发射器在大西洋的恶劣海况中经常受到海浪冲击,点火电路很容易出问题。发射的时候经常出现不发火,打出的弹药不能排出形状,因此无法抓住潜艇。而刺猬弹爆炸声音小也被船员甚至很多船长看作缺点,相比刺猬弹打出去以后无声无息,大家还是更愿意看到深水炸弹投下后的巨响和水柱,能够让人感受到威力并激发战斗热情。武器的可靠性和人员训练在43年初都得到解决,英国海军不打算惯着手下,在强制要求使用刺猬弹后,杀伤效率果然如同预期。有一种可能涉嫌夸大的说法,从没有一艘潜艇在被刺猬弹攻击后生还。因为刺猬弹不适合对付深度超过米的目标,德国海军的对策是研究声自导鱼雷,这样潜艇不必上浮到潜望镜深度就可以发动进攻,以此回避刺猬弹的攻击。按英国海军的统计,深水炸弹攻击对潜艇的击沉比例是60.5比1,而次刺猬弹齐射击沉了47艘潜艇,比例为5.7比1。刺猬弹攻击U-号潜艇美国海军于年引进刺猬弹,很快投入太平洋战场,日军潜艇在刺猬弹攻击下同样束手无策。最出名的是创下反潜战纪录的护航驱逐舰英格兰号(USSEnglandDE-),一周内击沉6艘日本潜艇,全部使用刺猬弹完成。战争后期英国人又开发出两种反潜迫击炮,而美国人则在刺猬弹基础上搞了火箭增程,命名为捕鼠笼。苏联水兵为不衰号驱逐舰装填刺猬弹苏联在二战中从英国获取了一批城级驱逐舰,获得了刺猬弹的实物和使用经验。在此基础上,可能还参照了美制的捕鼠笼,苏联开发出RBU系列火箭深弹。也就是直至今日俄罗斯、印度等国以及中国舰艇上安装的火箭深弹,从渊源上看最初都来自刺猬弹。刺猬弹在战争中也被用于其他用途。诺曼底登陆时就曾将改换引信的刺猬弹装备在突击登陆艇上,用来清扫海滩上的地雷和障碍物,可以开辟出码宽度的通道。在战争末期,澳大利亚还在玛蒂尔达II型坦克后部加装7管刺猬弹发射器,打算用来对付日军强化阵地。年5月样车投入试验,对掩体的打击效果非常出色,但不久后日本投降,这种车型没有投入量产。澳大利亚的玛蒂尔达/刺猬样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