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附加器 >> 附加器发展 >> 两会热评丨2万亿,重塑成都人的幸福体
从2万亿到3万亿,不是简单的数字递增,这实际上意味着成都已经进入“重器”时代成都的高质量发展的呈现,可以浓缩为成渝极核城市引领功能显著增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特点加快呈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幸福美好生活城市特质更加鲜明,超大城市现代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红星新闻评论员刘琴
年,成都GDP首超2万亿,在疫情、高温、限电等艰难夹击下完成了城市“历史的一瞬”。
2月21日,成都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如是描述:成都“成为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突破万人、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实现了由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由西部内陆腹地到国际门户枢纽、由西部科技中心到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的跃升,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新时代成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同时,迈上2万亿的成都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未来五年,再上一个“万亿级”,“到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
城市你追我赶的发展是一本复杂的大书,这本书的目录犹如隐形的游戏关卡,需要通关才能打开。以前,目录上显现的是北上广深,是东部沿海城市,而今,成都已醒目在列。
↑年1月29日,成都兴隆湖科学城。图据视觉中国
共享“城富”大蛋糕,GDP的温度体现于此
与年成都GDP跃上1万亿台阶时的激动有所不同,成都人相对平静地迎接了“2万亿”的到来。
实际上,这一年的到来,比人们预估的迟了一年。年,成都GDP达1.77万亿元,由此舆论普遍认为成都是年加入2万亿俱乐部的最大热门城市,但最终数据止步于1.99万亿元。尽管如此,没有人将年成都的2.08万亿“落袋”视为唾手可得。
成都的年十分艰难,超预期因素影响之外,成都还遭遇了疫情反复冲击,以及罕见高温、电力电量双缺的严峻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拿下2万亿,的确非常不易。临门一脚,也是极端负重下的艰难一跃,成都人对此用“拼”字来形容,十分贴切。
拼到何种程度?以去年7月为例,7月28、29日两天,连续开工20多个总投资多亿元的大项目;再如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从1月签署协议到7月如期开工,半年;上海拓及轨道交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从最初接触谈判到最终落地,不到40天。
2万亿意味着什么?据资料显示,当一座城市的GDP超过2万亿,在国际上已经超过了70%国家的GDP。国内的2万亿城市,实际上在国际上已经超过了哥伦比亚、芬兰等中等国家的全年生产总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称GDP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GDP是对城市经济规模的直观形容,折射了城市对各类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
当然,普通成都人大概不会想得这么长远,他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