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附加器 >> 附加器资源 >> 三大平台助力东吴经济再起飞
(佳利来机械的智能自动化车间)
记者林幼娟通讯员应苏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今年以来,东吴镇砥砺奋进,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稳增长与调结构一起抓,重创新与促转型一起抓,强主体与提产业一起抓,深改革与优服务一起抓,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10月底,全镇77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为68.11亿元,同比增幅为8%,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64.04亿元和5.4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行业产值42.08亿元,同比增幅7.4%。1~10月,全镇自营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其中自营进口万美元,自营出口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18%、34.36%、12.02%。1~10月,限上商贸销售额43.17亿元,同比增长.3%;限上社零0.94亿元,同比增幅10.7%。
该镇工贸负责人说,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三大平台”的搭建,也就是说以优化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打造产业链为主抓手,以商会融合共享为助推器,进一步突破了资源要素瓶颈的制约,使得东吴镇经济更上一层楼。
平台一招商引资亮点纷呈
经济要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东吴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科学招商、理性招商,因地制宜招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引进的“隆凯进出口”,今年1~10月成交额达到28.7亿元,预计年可达到30亿元。
“招商、留商和安商齐头并进,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效果显著。”工贸负责人表示。
招商:主动出击成绩斐然
去年以来,东吴镇优化招商政策,完善、更新招商手册,为投资创业人提供优良的政策配套。同时,结合东吴镇产业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导向,进一步拓展各种招商途径,一方面将招商资源信息共享于全镇各办、各村、各企业,做好主动出击;另一方面将信息共享于上级有关部门,做好主动接收,重点引进优质的电梯整机及配件、汽车零部件、注塑机整机大型铸件精加工等企业及项目。在此基础上,对引进项目“择优精选”,严格把关项目的审查、审核,防止“假投资、真圈地”。
通过科技招商、人才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途径,先后引进“东淳预制桩”“匠心堂家居”“永旺集装箱”“华诚船舶”“氟冠密封”“洛卡博智能科技”等20家企业注册落户,注册资本万元,预计可新增产值3亿元。同时重点推进百亿元平台项目——天童小镇开发建设,目前同蓝城集团签订了天童小镇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和规划设计方案委托协议,就项目开发总体意见达成一致。
这些做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成绩。截至10月底,东吴镇实际引进内资(宁波大市外)万元,完成年度指标.7%;浙商(省外)回归数万元,完成年度指标.8%;实到外资万美元,完成率.9%。
留商:盘活闲置优化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东吴镇的做法是盘活闲置土地,优化经济结构。
首先是对“低小散”整治动真格,适时淘汰、取缔一批“低小散”以及污染重、效能低的企业。比如,今年“顺合建材”停业搬迁,降低用能余吨标煤/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该镇对7家“低小散”单位完成了整治。年以来,全镇还累计排摸出闲置和低效土地余亩,标准厂房平方米。这些举措无疑为东吴镇工业发展腾出了空间,通过对现有闲置、低效利用的工业用地进行二次招商,进一步盘活了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对一些经营状况不佳、有意退出本区的企业以及长期占地未建的低效项目用地,该镇则实行回购收储;对征而未用的地块和建而未用的厂房,则及时与企业进行分类对接,填补项目空白。
安商:“家教”替代“保姆”
安商工作强调的是优化服务。长期以来,安商工作以“保姆式”服务为主,但是近年来,东吴镇在执行“联企服务员”制度的过程中,强调“家教”式服务,在手续办理、施工服务、关系协调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对一”全程化帮扶和跟踪式指导,积极搭建“企服群组”等平台,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动态。
东吴镇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以主板上市的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新三板上市的浙江永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样板,探索企业上市工作中的风险和机遇,引导“佳利来机械”“京琼机械”“港波电子”等企业加快上市准备进度,形成完备的资金配套政策和服务政策。
此外,年,该镇安排工业奖励政策资金余万元,同时落实好企业高素质人才住房保障和子女就读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平台二产销对接打造产业链
长期以来,东吴镇企业主要以制造、机械、配件等产业为主,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围绕“中国制造”宁波试点建设,年起,东吴镇全力打造规上企业产业链体系,并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培育电梯配件、注塑机整机、黑色金属铸造、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具有东吴特色的产业链。
产销对接平台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涵盖和集中东吴镇域内各领域工业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政企合作、地企合作,发布产品供需信息,签订产销对接合同,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左右链企业协作配套。
借助“互联网+产销”模式,该镇每季度在商会网站上更新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的产销供需信息,方便企业根据条件搜索合适的供货方、采购商等,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实现零部件产销当地化,降低采购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该镇还计划于年通过完善产品名录、扩充企业数据库等手段,不断强化平台的功能,积极提高产品本地化销售率。同时,加强财政政策奖励,鼓励企业采购本地配套产品。
今年4月出台的《鄞州区推进“中国制造”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围绕打造全省“智能经济强区”总目标,开启从“鄞州制造”向“鄞州智造”跨越的新时代。上个月,我区又发布《宁波市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修编)》,明确提出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坚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层次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拓展,全面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构建以智造经济为引领的产业新体系。
针对于此,东吴镇加大技改投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推进项目创新化、智能化发展,优化产业链品质。今年1~10月,该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额2.85亿元。今年以来,全镇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储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市级工程中心1家,申报发明专利70余项、实用和外观专利余项;“日月重工”“欣达电配”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日月重工(风电铸件)、欣达电配(电梯曳引机)列入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同时,“日月重工”“欣达电配”列入区“工匠型”培育企业名单;宏大电梯入选市工业行业骨干企业培育名单,其HD-EIOT电梯物联网系统列入区重点智能新产品名单;瑞宜乐灯饰四款新产品获得红点奖;“长风风能”获评省小升规“创业之星”……
随着技术改造的不断推进,如今,东吴镇优秀企业的产品不断升级,产业链生态愈发高端,本地企业抱团发展的优势逐步体现。
平台三商会学习交流共进步
面对经济新形势、竞争新环境、发展新格局,10月27日,东吴镇商会组织本地企业家到江西万年县参加由万年县政府主办的考察交流活动,走访参观了由欣达投资在当地推进的神农大酒店、万年宝润购物广场等项目,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投资环境。
如今,这种对外考察交流活动成了东吴镇商会每年的必修课。
早在今年6月,东吴镇商会组织本地企业家赴日本参观朝日啤酒公司,探寻日本百年企业的精细化精英管理模式和工匠精神。朝日啤酒名古屋工厂的生产作业流水线、产品展示中心、企业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令企业家们感触颇深。随后,一行人又参观访问了日本“OSG”公司,高精度的生产设备、一流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和生产区域人性化的精妙设置,给东吴镇的企业家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资本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资本扩张已成为经济扩张的主要手段,资本增值也逐步成为财富增加的最佳途径之一。现阶段,东吴镇无论是小城镇开发建设,还是工业经济转型发展,都迫切需要通过完善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壮大上市群体来进一步缓解要素制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活力与动力。
为此,东吴镇商会常常举办一系列讲座,方便企业家学习交流和提升。今年1月,商会邀请宁波中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为商会会员企业开展了一场关于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讲座,指导企业提高商标战略意识,保护和运用好商标,提升市场竞争力。4月,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宁波分所的2位律师,针对企业销售合同、劳动合同和各种欺诈合同案例时有发生,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同程度损失的现状,给东吴镇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带来了一堂生动的预防课程。8月4日,东吴镇商会携手宁波东方智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举行了“企业走出去”——阐述资本的力量培训会,让企业了解“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前准备”和“私募股权融资”的相关知识。
该镇工贸负责人说,开放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灵魂,进出互动、内外融合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和趋势。接下来,镇商会将继续给企业提供集交流、学习、引资、服务、合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平台,走出去、引进来,触动企业家的创新思维,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记者手记:东吴“新老企业”生机勃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吴镇的工业经济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一头是占据全镇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欣达”和“日月”两“巨头”,一头是零星分散的家庭作坊式小企业。
近年来,经过战略性的调整和努力,随着“乐士”“欧菱电配”“京琼”“翔鹰”“东浩铸业”等有活力和实力的企业快速成长,零星分散家庭式作坊的重新洗牌,东吴镇企业梯队结构越来越健康。
中间梯队的崛起,靠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强化核心竞争力,离不开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欧菱电配”是东吴镇近年来通过培育发展起来的企业典型。这家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依靠元起家的本土企业,自年销售突破万元以来,成功实现了多级跨越,年销售破5亿元。“长风风能”主要从事风能设备配件的研发、制造、加工,短短4年间,企业发展迅速。
新秀表现不俗,但老将依然风头不减,且越战越勇。
最近去过东吴镇的市民可能会被鄞县大道边上(甬台温高速北仑支线鄞州东出口附近)的一座云梯所吸引。这座高耸入云的建筑物似塔却不是塔,办公楼显然又不可能这么窄小。原来,这是欣达集团新建成的电梯试验塔。
这座电梯试验塔高达米,主要用于超高电梯的试验,目前第一阶段的研发目标是达到6米/秒的速度,而当前一般电梯的速度为1.5~2米/秒。集团负责人表示,在第一阶段目标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后,第二阶段的目标将是10米/秒。如今,这一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让人期待的是,这座云梯除了用于研发试验,还将向市民开放,用于观光体验,甚至其顶楼还将设置咖啡厅,让人一览小镇风光。
在智能化电梯领域孜孜不倦努力着的“欣达”,近年来在民生项目上的投入亦表现出色。经过前期的努力和对接,目前有个在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项目已经有了眉目。考虑到老旧小区大部分没有电梯,而居住者多为老年人,收入来源有限,因此“欣达”在寻找合作的建筑商和设计单位时,总是强调微利。
“在老旧小区安装电梯,技术上完全能实现,而且‘欣达’具备技术力量强、维修成本低的优势,这是项半公益事业,企业希望能为社会做点贡献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打造品牌效应。”欣达集团总裁赵宏明说。
此外,近年来,欣达也逐渐投资酒店、商业等项目,其在东吴镇打造的丽璟酒店,填补了东吴镇酒店业的空白。凭借高星级标准的精致服务及周边天童寺、阿育王寺等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尝到了拓展经营的甜头。
去年12月28日,东吴镇的另一家巨头企业——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董事长傅明康曾说:形势好的时候不要太乐观,形势不好的时候要有信心破局。20多年来,他一直信奉着这一人生信条。在他一手组建下,一支百余人的研发团队已经成形,专家队伍来自国内外,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不低于营业收入的3%。
精密铸造产业、数字化设计、3D打印技术……通过持续的产品开发和研发投入,日月重工在技术、产品、规模、质量和品牌等多方面拥有优势,在大型重工装备关键零部件行业中确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型重工装备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公司上市后,企业加快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争做大型重工装备关键零部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重工装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