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附加器 >> 附加器市场 >> 中国想买一样东西,俄罗斯却有附加条件,我
我国想买俄罗斯一样东西,他们能卖但提出了附加条件,甚至有点捆绑销售的意思。咱真的离不开他们吗?而现在的事实是,谁更需要谁还真不一定。
中国军工的发展历程,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起步阶段,无论是成品还是用来研发的技术,全都是靠进口。当年,苏联曾经一口气给了我们整整60个师的军事装备,让我们在武器装备上,实现了一次全面的质的飞跃。而后来的俄罗斯,出手虽然没这么大方,但也毫不吝啬。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俄罗斯对咱们的帮助,其意义还要超过苏联。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导弹到飞机,我们跟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往来,横跨海陆空三军。其中很多订单,都是有里程碑意义的。而最关键的是,很多订单都包括核心技术。这让我们的军工技术在短时间内有了极大提高,深远的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现在。过去的这种交集,可能让俄方有点看不清自己,在之前的一次采购上,他们明明能直接卖,却给我们提出了附加条件,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发动机一直是我们军工的短板。之前咱们就看上了俄罗斯的S矢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强在哪呢?具体数据咱就不罗列了,这么说吧,它大概率将会成为俄罗斯新型战斗机苏57的动力来源,并且已经配备在了苏-35上。也正是因为这个,他们提出了条件:S能卖,但你得买苏-35,我们才给你配上这种发动机。这要求是不是有点过分?这不明摆着捆绑销售吗?那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我们想买S发动机,俄罗斯却提出条件,必须先买苏35。那有人就会问了,咱们关系不是挺好的吗?俄罗斯这是啥意思?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猜。首先,这其实是“老毛病”了。当年苏联的风格就是这样,不管办啥事,总喜欢来点附加条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遗产,也或多或少的继承了这种习惯。其次,是怕技术泄露。我们的研究能力俄方见识过不止一次了,他们有这种担忧,完全能理解。而他们提出这个条件,还有一个直接原因,那纯粹就是为了钱。这是为啥呢?这么大的国家,真会缺钱吗?
事实就是如此,俄罗斯虽然是大国,军事实力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他们的经济,实在不敢恭维,那是持续低迷。一旦咱们要是答应了,这笔大单也许能帮他们缓解一下压力。到这,肯定会有人说,俄方曾经那么帮助我们,他们遇到困难了,咱不得表示表示啊?且不论该不该这么做,我们要先明白一件事:在中国军工崛起的道路上,俄罗斯所做的,并不是单方面出力,而是跟我们互惠互利。为啥这么说呢?
当年,俄罗斯经济低迷,尤其是军工企业,许多都已经停摆,甚至濒临倒闭。与其他国家进行军工贸易是当务之急。可问题在于,有能力跟他们达成稳定的军贸往来,且关系没那么差的国家,世界上没几个,恰巧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我们得到了想要的装备和技术,而俄罗斯也得到了海量资金。E驱逐舰订单,基洛级潜艇订单,苏系列战机订单分别为俄方盘活了北方造船厂,苏霍伊航空集团等等。所以说,我们之间,没有单方面帮助,更多是各取所需。那么,为什么说俄方提出附加条件,是有点拎不清呢?
中俄过去的军工贸易,更多是各取所需。所以我们不至于从“人情”的角度出发,答应他们的附加条件。那我们是如何谈好这笔订单的呢?先来看我们跟俄方军贸的状况。到年,中国的进口武器中,俄罗斯一家就占了近80%,金额超过亿美元。但是,虽然总量看起来大,每年的贸易额却是在不断下降的。尤其在年,中国进口的俄方武器占比已经只有8%。所以事实是,靠着极其优秀的模仿和研发能力,中国军工水平与俄方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可俄方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太大改观,他们仍需要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与俄罗斯,到底谁更需要谁?
所以说,他们这么做,确实是有点“拎不清”。但是,我们是知恩图报的,最终还是答应了俄方的附加条件,买了不少苏35,既是表达诚意,也确实是想帮帮他们。有趣的是,在这事儿之后,俄罗斯人爆出一条消息,俄方很有可能将S发动机,大批出售给我们。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那就证明俄方的确太需要钱了,而且他们大概率认为,我们没有仿制S矢量发动机的能力。那事实真是这样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的发动机项目早就提上日程,而且已经有了成果。涡扇10已经装备在了歼20身上,全部换装指日可待。而且,涡扇15的研发计划,也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早晚会有面世的一天。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在发动机领域的短板也会被弥补很多,中国军工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